胎兒在妊娠 33 週後產出,由於肺部不成熟、極度低血壓及腎臟衰竭住進加護病房,於出生 8 天後不幸死亡。經由腎臟組織切片檢查及基因分析,確診為基因缺陷所導致的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而吳女士與先生均為此基因缺陷的帶原者。1 年後,吳女士再度懷孕,在林口長庚婦產部與兒童腎臟科合作,經由羊水胎兒細胞的基因分析確認後,成功生下健康的女寶寶,目前已經 8 歲多。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腎臟科曾敏華醫師指出,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過去一直被認為是罕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五。腎臟的主要功能單位為腎小管及腎絲球,腎小管為連接腎絲球的組織,其主要功能為維持體液、電解質酸鹼平衡;此病導因於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蛋白的基因突變,臨床表現為懷孕母親羊水減少、胎兒出生後出現嚴重低血壓、腎臟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且罹病者幾乎死亡。
過去 9 年,林口長庚兒童腎臟科共診斷 7 位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病人,死亡率接近九成;曾敏華醫師發現,這些病人都在血管收縮素原基因的相同位置產生缺陷,各來自無血緣的家族,且他們的父母也都是血管收縮素原基因相同突變點的帶原者,這顯示此病在台灣可能不是罕見疾病。
曾敏華醫師研究團隊於是藉由已取得專利的創新基因診斷方法,分析 5000 位健康台灣受試者發現,台灣人此基因異常的帶原率高達 1 %,以台灣 2300 萬人口推算,台灣目前有 23 萬人為此基因缺陷帶原者。他說,這證實了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在台灣並非罕見疾病,且由於其高致死率,使得產前診斷更顯得重要;部分重要的研究成果發表於 2020 年 8 月重要的國際學術期刊「國際腎臟報告雜誌」。
透過產前及時診斷的可避免遺憾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朱世明部長表示,曾敏華醫師所研發的基因篩檢策略,以優生保健的觀點是優化兒童醫療的積極作為,可以減少懷孕媽媽因為極高致命性之遺傳缺陷得以提早確診,以精準醫學的方式將個案給予具有科學性之處置流程,減少發生遺憾!並提供具有帶原基因的父母親在懷孕時的積極產前篩檢策略。
林口長庚醫院醫檢部黃瓊瑰副主任表示,過去的基因缺陷的篩檢作法為先從周邊血液分離出DNA,再以特殊引子將缺陷基因片段擴增後進行定序及判讀,缺點為耗時及成本高;長庚醫院的創新基因診斷方法為直接對基因缺陷片段分析並以螢光顯示方法判讀,不但省去定序的時間,約3小時左右可以判讀結果,且可以同時處理將近 400 個檢體。
曾敏華醫師強調,由於台灣健康族群此基因的高帶原率、疾病的高致死率以及已開發的產前基因診斷技術,我們建議所有孕婦在懷孕早期接受篩檢。在現今少子化下,使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全成為可以預防的遺傳性疾病更顯得重要,只要透過基因篩檢就可以及時診斷,避免遺憾。
整理/江桂香
圖片來源/林口長庚醫院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