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豔寶長大,小張的貼紙已經不能滿足她,她喜歡拿到一整張的貼紙,然後放進她的小抽屜中當寶物收藏。
針對給貼紙作為獎勵,我也沒有用「妳做好某件事,才有貼紙」的方式,而是用『隨機』的方式,因為孩子無法抓到準確的獎勵規則,那麼行為就會變成內化,而不是因為知道有明確的誘因才去完成。
而且針對生活常規,例如自己換衣服、刷牙、吃飯、收玩具等,關於她應該完成的事情,我從來不給貼紙獎勵。
而是給她大大的擁抱,或是從睡前說三本繪本,變成多四本繪本,我希望用精神超越物質的獎勵。
---
最近,我發現艷寶開始會用「條件交換」的方式跟我索求貼紙。
前陣子,當她把玩具全部收好後,會開心的跑過來跟我說她收得好乾淨,要我抱抱她,接著就會跟我拿一張貼紙,一開始我沒有想太多就順手拿給她。
拿了兩三次後,這孩子就開始食髓知味(笑),覺得自己有收好玩具就可以拿貼紙。
我也驚覺大事不妙,所以立刻改變策略,跟她說自己收玩具很棒,但是不是每次收好就可以拿一張貼紙,一週只能拿一次,媽媽不知道哪時候會給妳,所以你每次都要把玩具收好。
雖然艷寶露出不開心的表情,溝通了兩三次後,她也慢慢能接受,因為我會把這週要送她的貼紙先給她看,讓她有個目標(笑)。
昨天她的小腦袋又有「新高度」,因為煮晚餐的時候,艷寶幫我打蛋、攪蛋、放海苔,吃飯的時後拿碗筷上桌,十足十的小幫手。
當我抱著她說:「我的小幫手好棒喔!謝謝你幫媽媽。」的時候,她居然回答:「我很棒!那可以給我兩張貼紙嗎?我有打蛋喔~還有幫拔拔媽媽拿碗~」
我當下有點愣住,因為2~4歲的孩子幫忙做家事是一種自發的學習心態,豔寶除在廚房幫忙,也會幫忙摺衣服,我從來沒有因為她做家事而給任何獎勵。
我笑笑地說:「我們先吃完飯、洗完澡,妳讓媽媽想一想好嗎?」
這回合我先按了暫停。
---
最後,我沒有拿出貼紙,而是在熄燈睡覺前,決定跟艷寶好好溝通一下。
「寶貝,妳知道媽媽好愛好愛妳嗎?」
「知道啊!我是媽媽最愛的寶貝。」
「對啊!因為媽媽很愛很愛妳,所以願意幫妳做很多事情,媽媽會幫妳洗澡、幫妳擦屁屁、幫妳修理壞掉的玩具、幫妳做很多事情。」
「那拔拔呢?拔拔也很愛我嗎?」
「拔拔也很愛妳,他會幫妳洗澡,妳很累走不動的時候會抱妳回家,還會開車送妳上學、接妳放學。」
接著我話鋒一轉問她:「艷艷愛媽媽跟拔拔嗎?」
「我很愛媽媽也很愛拔拔。」 豔寶認真的回答。
「對啊!因為艷艷很愛媽媽,所以妳會當小幫手幫忙,會摺衣服、打蛋、幫我們拿碗和筷子,都是因為妳很愛媽媽。
媽媽幫忙艷艷,是因為我愛妳,艷艷幫忙媽媽,是因為妳愛我,不是因為有貼紙才幫忙的啊!對嗎?」
從頭到尾,我都是抱著她說的,而艷寶也在我懷中點點頭,雖然不確定她是否能完全理解,但是我想我會秉持這個觀念在未來的日子繼續跟艷寶溝通。
我們會做家事或是幫忙對方,不是因為有獎勵,而是因為我們是一家人而且愛著彼此。
本文章轉載自《Viento。碧安朵's 博物館》粉絲專頁
是一位博物館/藝術領域工作者,現為全職媽咪,兼職文字/活動工作者。 追求美感舒適的天秤媽媽&千變萬化的高需求雙子寶寶,看似凌亂實則美好的育兒生活正式展開。 熱愛旅行/閱讀/烹飪,想用孩子的眼睛重新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