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獎勵 共有17筆資料

親子教育 「給點數」能鼓勵孩子,也要小心反效果!善用獎勵的6心法

作者: 親子天下

很多父母都喜歡用「表現好可以拿點數、換貼紙」的制度,是對孩子簡單又立即的驅動工具。不過,也要特別注意這種「點數獎勵機制」對孩子的影響。若能聰明使用,可以帶領孩子啟發人生動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以及釐清「需要」跟「想要」等更深入的人生收穫。

部落客專欄 新生兒獎勵

作者: 帕帕珍

大家最喜歡吸哪裡呢?

學習當爸媽 【2022最新】替孩子報戶口、辦健保卡,流程文件一次搞定!

作者: 戴筠

做完公自費檢查確認孩子的身體狀況,接下來就要報戶口了。別小看出生登記,幾乎所有育兒補助都需要孩子的身分證明。報戶口還可以順便辦健保加保、申請生育給付和生育獎勵金,這麼好康的事,當然要加緊腳步趕快做!

學習當爸媽 你也愛「吸嬰兒」嗎?研究顯示:新手爸媽能從中獲得獎勵

作者: 妞新聞

有趣的是,隨著孩子年紀越大,父母也會對孩子的體味越來越沒有興趣。在NCBI發表的學刊實驗調查中,發現有93.7%的父母喜愛嬰兒的氣味,到了青春期只有83.8%,過了青春期後,只有75.2%的父母喜愛那樣的體味。

親子教育 爸媽必學!想要獎勵孩子,0~3歲這樣做!

作者: 戴筠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時不時就給孩子一些小獎勵,結果卻讓孩子養成「用哭鬧達成目的」的習慣。獎勵孩子應該怎麼做?如何避免讓獎勵變成條件交換、養大孩子的胃口?

營養&食譜 甜食的副作用,超乎你想像!戒掉孩子愛吃甜的毛病

作者: 周品攸

大部分父母、長輩因為寵愛或為了哄騙哭鬧的孩子,經常以甜食做為獎勵或安撫,無形之中卻養成孩子愛吃甜食的壞習慣。可別小看這些甜食,當孩子習慣後,不僅增加家庭開銷,對孩子的健康也造成不良影響。然而,面對嗜甜的孩子,父母該如何矯正呢?

部落客專欄 用獎勵教養孩子?怎麼拿捏才好

作者: Viento。碧安朵’s博物館

我時時提醒自己,在艷寶的教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落入「條件交換」的圈套,但是總是不經意的走入條件交換的陷阱中。艷寶從1歲開始,一直都很喜歡貼紙,貼紙是我哄她不哭的小把戲之一,所以我的錢包裡總是會準備很多小貼紙,就是診所裡的塑膠桶裡的那種貼紙。這些貼紙不僅可以安撫艷寶,也幫艷寶在交朋友更順利,因為她會拿貼紙去破冰,甚至有時,貼紙也可以安撫路邊陌生卻正在哭泣孩子。所以我總是有很多的貼紙(笑),而我也總覺得貼紙是無傷大雅的安撫工具、獎勵物品。

部落客專欄 媽媽,請給我一點時間「生氣」

作者: L媽

那天老大放學回來,我從他書包拿出布丁,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爸爸為了獎勵他在學校表現很好而買的,但因為已接近晚餐,我拒絕了葡萄「想吃布丁」的請求,想當然,這小子便開始「鬧脾氣」。

親子教育 是獎勵還是條件交換?

作者: Editor

現今爸媽大多不再用打罵方式來教養孩子,而是以獎賞來鼓勵孩子,然而,若是過多的「獎勵」,就很容易變成是「條件交換」,兩者之間的界線十分模糊,很容易就過界了。身為父母,如何掌握其中的分寸呢?

醫師專欄 如何處罰才有效?

作者: 吳四維

若說藝術是一種個人想法與價值觀的發揮,那處罰也需要適當的藝術內涵,瞭解你的標的物,再以適當的方式來雕塑他,孩子才能真的學到何謂適當行為。

親子教育 7 Tips,讓孩子更健康、更快樂

作者: Chen Belle

我們在生日許願或是向上天祈禱時,總是不忘祈禱家人平安健康。健康的生活是大家追求的目標,而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用更實質的作法來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孩子絕對會從我們給予的環境,影響到他的習慣與觀念,這些健康意識與生活方式,可讓孩子終身受益。

寶貝健康 打造友善養育環境 嬰兒與母親超FUN心

作者: Editor

台灣少子化越來越嚴重,政府不斷鼓勵民眾多生孩子,提倡許多「獎勵政策」,希望增加生育率,然而媽咪們卻反應孩子出生之後,接下來的養育環境是否完善才最重要。到底,台灣的養育環境如何呢?就讓嬰兒與母親雜誌和媽咪一起來探討目前的育兒現況,以及如何創造更友善的養育環境吧!

學習當爸媽 鞭子+胡蘿蔔,教出好孩子!

作者: 編輯部

每一次的溝通、講話,都是我們協助孩子建立觀念、習慣的時候,沒有一種單一的態度可以應付所有的狀況,因此,教養、引導的過程中,本來就是需要鞭子(處罰)與胡蘿蔔(獎勵)交叉運用。

學習當爸媽 獎賞孩子的藝術

作者: Editor

教養的過程中,你廣閱群書,不斷涉獵新知,卻也不免茫然?有專家指稱,不要教出「追逐胡蘿蔔的驢子」,因此主張不要給孩子物質獎勵,才能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精神。也有專家認為教養孩子還是要透過物質性或社會性增強,從外在動機導引,才能循序漸進的引發內在動機。莫衷一是的時刻,家長往往開始質疑,,到底自己該如何教養孩子?

學習當爸媽 孩子說不出口的成長小祕密

作者: Editor

你對你的孩子了解嗎?如果要向別人說說他的事,除了抱怨之外,你還會說些什麼?所有教養策略的源頭,理應來自於對孩子的了解與同理,但脫離孩提時代已久的我們,或許早已忘記孩子的內心究竟在想些什麼。會不會也有一些無法對父母說出口的困惑呢?爸比媽咪該如何察覺,並且給予協助?

學習當爸媽 跟著老師學賞罰

作者: Editor

「你不乖,等下老師就來打打喔!」「不吃飯,那你就去罰站。」爸比媽咪們是否常在生活中聽到不少這樣的「威脅利誘」?對於孩子需要管教的行為,有時實在是讓人苦惱不已,究竟幼兒園老師們是如何「收服」這些又像天使又像惡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