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表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發給家長的兒童健康手冊,關於生長曲線的部分以前只有0~5歲,102年以後改版,將年齡延伸至0~7歲,追蹤到學齡前的發展。0~5歲的生長曲線圖,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跨國合作所制定的標準圖,調查餵食母乳並適時添加副食品、並且在良好環境成長的寶寶的生長情形;至於新增的5~7歲生長曲線圖,則是根據國內學者陳偉德教授研究的結果所制定,再銜接到原有0~5歲的生長曲線上。
配合預防針接種的時程,醫師會在健兒門診時,一併替寶寶確認兒童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圖發展是否正常;平常在家裡時,爸媽也可以替寶寶測量頭圍、身高、體重,並登記在生長曲線圖上。頭圍用皮尺測量即可(頭圍要測量頭部最寬處),身高則可使用身高尺,體重可使用電子磅秤(當寶寶會站以後,就可以使用一般大人的體重計)。如果家裡沒有這些物品,可以等健兒門診時再測量,隨著接種疫苗的時程,醫院在每次健兒門診追蹤時都會測量。
蔡立儀醫師說明,當測量好身高、體重與頭圍後,先從橫軸標定年齡,再從縱軸選測量後所得到的數值,在兩條線的交會處畫下一個點做記號。不過要注意,生長曲線為連續性的紀錄,不能只以一次的測量結果就斷定寶寶的生長發展走勢。
一般來說,寶寶通常會沿著自己的生長曲線走。假如上一次與下一次的測量結果改變的幅度超過兩個曲線區間(例如從85%掉到15%),可能是異常的警訊,必須特別留意與追蹤。
延伸閱讀:健兒門診,寶寶的健康檢查
生長曲線圖上所顯示的百分位,如果是50%,表示在100個同年齡的寶寶中,大約平均為第50名,屬於中間值(這個數值是根據先前的研究結果所統計出來的)。倘若體重是97%,表示100個寶寶中,只有3個寶寶比你的寶寶重;假如體重是3%,表示100個寶寶中,只有3個寶寶比你的寶寶輕。一般而言,落在第97百分位到第3百分位之間,均屬正常範圍。通常只有當數值「大於」97%或「小於」3%時,就要擔心寶寶的生長指標有過高或過低的情形,可能需要兒科醫師的醫療介入,評估生長情形。
如果落在3%~97%之間,一般都還算是正常。有些父母在跟別人比較以後,容易有得失心,不到50%就想積極迎頭趕上,其實不必如此,只要寶寶按照自己的曲線正常成長,自己跟自己比較即可。
蔡立儀醫師指出,4個月前的寶寶生長速度很快,平均前2個月大約增加1公斤。4個月以後,寶寶體重的增加速度趨緩,尤其是6~12個月時體重增加的幅度更小,許多爸媽不免會擔心。其實這是正常的生長現象,爸媽不用擔心。只要寶寶大致上仍沿著自己的曲線正常發展即可(即使偏離一點也沒關係,別偏離兩個區間以上就好)。
延伸閱讀:別錯過0~3歲黃金療育期!從這些特徵判斷寶寶是否發展遲緩
簡單來說,假如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數值都偏低,可能有先天的內分泌問題;假如身高、頭圍正常,只有體重偏低,多半與後天的營養攝取有關,比方過於挑食或是胃口太差。
如果體重小於3%,可能是因子宮內胎兒生長遲滯,導致生長方面有問題,早產兒也可能因為本身疾病因素,容易落在3%以下的範圍;至於體重大於97%的寶寶,有可能是過度餵食,必須要適當調整餵食習慣。如果體重落在3%~97%的生長曲線,一般建議照寶寶的需求餵奶,想喝奶隨時可以喝;如果體重小於3%,可能會依照狀況添加母奶添加劑或使用特殊奶粉;如果體重大於97%,就要依據醫囑適量節制配方奶的奶量。
國外的研究發現,如果寶寶在1歲以前體重大於97%,等到成長到7歲時,過度肥胖的比例會超過5成;然後到了成年後,有高血脂、糖尿病困擾的機率也會提高。
如果頭圍超過97%以上,可依據腦部超音波來判斷是否有水腦的可能(水腦的特徵為頭圍會愈來愈大,另外還會合併其他症狀,包括心跳慢、血壓高…等);頭圍小於3%,則可能因囟門過早閉合,導致頭圍太小。
1歲以前,身高通常因為測量的方式誤差較大,這個年齡的體重與頭圍相較之下會是比較重要的生長指標;1歲以後,由於體重增加速度趨緩,身高會是成長重要的指標。如果小於3%,可能需要擔心是否缺乏生長荷爾蒙或是其他慢性疾病所致。
4~6個月的寶寶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再加上開始吃副食品,喝奶量比較少、生長速度也趨緩,這是正常現象,爸媽別太擔心。建議在安靜的環境餵奶,別讓寶寶一邊吃、一邊玩,或是一邊看電視;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讓他自己練習吃副食品,讓他有參與感,會比較願意吃食物。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model/SophieSmith(※僅為情境示意圖)
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站→健康主題→手冊專區→衛教宣導海報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