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記得之前我常和你說會手痛、肩頸痠痛嗎?原本以為沒那麼嚴重,結果今天中午餵小寶喝奶,沒幾分鐘手就開始抖,肩膀也刺刺麻麻的。怎麼辦,你覺得要去看醫生嗎?」
由於照顧小孩需要頻繁用手,這也使得「媽媽手」成為產後痠痛最常見的症狀。提醒媽咪,平常應該做好保健,避免做出以下幾種錯誤姿勢: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徐伯誠主治醫師指出,時常單手抱小孩,整隻手臂都有可能會疼痛。只用手掌支撐小孩(手掌勾住孩子身體)有可能形成媽媽手,也可能會增加腕隧道的神經壓力,引發腕隧道症候群。
只用虎口、拇指的力量支撐容易讓拇指肌腱受傷,將孩子頻繁舉高再放下則會讓肌腱因為過度使用而受傷。
洗奶瓶、單手滑手機會頻繁轉、扭拇指肌肉,肌腱長期過度活動容易受傷。
徐醫師表示雖然肩頸痠痛在上班族身上十分常見,但抱小孩會讓身體承受額外的負擔,症狀通常會比較嚴重。媽咪照顧寶寶時最好避開以下幾種會引發肩頸、背部痠痛的動作:
過度使用脖子前方的肌肉會拉扯頸椎,造成脊椎旁肌肉僵硬、肩膀痠痛、手臂麻痛,長期下來可能會讓頸椎神經孔縮小壓迫神經根。
頭部角度越低,頸椎受力越大。過度低頭會讓頸椎受力,使頸部肌肉緊繃,長期下來容易導致頸椎神經壓迫。
肌肉長時間在毫無支撐的狀態下出力會讓血液循環變差,進而引發慢性發炎、肌筋膜疼痛。
前傾時肩頸、腰椎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肌肉拉傷,甚至壓迫腰椎神經。
專家說:身體與澡盆距離越遠、前傾角度越大,肌肉受傷機率越高。
單側傾斜會讓兩邊身體受力不平均,長期下來容易腰痠背痛,站三七步抱小孩的媽咪通常會用腹部的力量支撐孩子(用肚子頂住孩子的身體),這種動作容易造成骨盆後傾、下背疼痛。
延伸閱讀:產後掉髮超嚴重?可以這麼做
說了這麼多錯誤姿勢,接下來要教媽咪照顧小孩的正確動作:
肩膀自然下垂、下巴往內收、脖子保持正中,雙手平均分擔孩子的重量。若孩子的位置較低,可以先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單膝跪地,雙手伸到孩子的肩膀與屁股下方將孩子抱起靠在胸口,再慢慢用雙膝的力量站起。
專家說:抱小孩最好不要滑手機。如果一定要看手機,最好將手機平舉至下巴附近,並儘可能用其他手指取代拇指滑動。從嬰兒床內抱起孩子最好先把床欄降低,不要伸手進去「撈」。
抱小孩3大原則
1.儘量用雙手抱,手肘緊貼身體。
2.避免只用拇指和虎口支撐。抱的時候五指併攏放平(手掌、手腕呈一直線)分攤重量。
3.不要持續一個姿勢超過20分鐘,最好左右手輪流抱,或和其他人換手抱。
洗澡
儘量選擇寶寶能夠坐浴的澡盆,澡盆越靠近身體越好。若澡盆較高,可以坐在椅子上洗,但不要彎腰駝背或前傾。
哺乳、餵奶
坐在有靠背、扶手的椅子上,背部緊貼椅背,手肘自然擺放在扶手上。若家中沒有扶手椅,可以用抱枕或枕頭取代扶手墊在手肘下方。
換尿布、推推車
換尿布最好坐著換或站著換,尿布檯高度應調整至胸下到腰部之間。嬰兒車握把應調整到雙手舉起可輕鬆握到的高度(大約在腰部附近)。
改善媽媽手 先冰敷再用副木固定
如果拇指一動就痛,摸起來有點腫,感覺熱熱的,代表肌腱已經發炎,最好停止活動,先用冰敷止痛,再用副木固定,視情況搭配局部按摩(Deep friction massage,深部摩擦按摩)。休息一個禮拜仍未改善,再就醫治療。復健科醫師通常會先採取熱療(ex:紅外線、熱敷包)、電療或低能量雷射療法,上述療法都無效才會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
現代上班族平常就會頻繁用到手部及肩頸肌肉,開始照顧小孩以後很容易因為額外增加的壓力而受傷,建議媽咪從懷孕前期開始鍛鍊手部及核心肌群,手部肌群的鍛鍊可以利用橡皮筋(伸展)或彈力球(抓握)。多多鍛鍊手部肌肉,才不會讓痠痛上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徐伯誠
採訪撰文/戴筠
攝影/DearBaby專業親子攝影